电影摄影通常根据情节的需要进行,根据其主题表达和观众目标确定题材,如诗意艺术片、充满力量与美感的动作片、悬疑紧张的惊悚片等。当创作者在不同的创作主题上使用相同的摄影设备时,会产生新的火花,图像发生化学变化,但不变的是他们都用“图片”来讲述故事。本文我们要讨论的是使用不同拍摄角度所带来的视觉心理效果。
拍摄角度的多种解读
请记住,拍摄角度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你从左到右看一个物体,它不会改变任何东西。顶多看久了就会觉得变得顺眼一些。也许你觉得你的左脸好看,但在外人眼里并没有多大区别。在电影中,一个镜头的价值是由故事本身决定的,但通过摄影师的眼睛,可以发现物体不同的视觉印象,并将其框出来引导观众。以下是举例和分析,并非绝对不变的真理。
仰拍是指摄像机从低于视线的位置向上拍摄人或物体所获得的画面。
立面摄影的先驱是1945年的电影《公民凯恩》。这个角度会让前景中的主体突出,夸大主体的高度,让个子矮的演员看起来更高。这种霸气有力的构图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恐惧和尊敬,使其成为怪物或英雄的代表。这也可以说是所有英雄片中最喜欢的拍摄角度。不过,如果只拍脸部特写,就会显得更大。如果大楼是大楼的话,就会有向后倒塌的感觉。你必须特别小心工作室的顶部会被穿透。有时,您必须设置一个特殊的天篷才能从较高的角度进行拍摄。
水平镜头是最常用的视角,以人物主体的视线作为拍摄的标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指拍摄者自己眼睛的高度。这种镜片符合普通人身高的视觉习惯。画面显得自然,构图稳定、对称。
与水平镜头和仰角镜头相比,由于主观意识的减少,镜头显得更加客观。因此,现实主义导演通常会避免极端角度的拍摄,多采用水平镜头。形式主义的角度多种多样,常用于电影中的一般对话场景或特写镜头。但由于拍摄角度过于笼统,缺乏深度和张力,必须利用拍摄对象的动作来改善构图。
如果使用角度或倾斜来构图,会对画面产生什么影响?
低角度镜头是指从拍摄对象上方进行拍摄。可以表现主体的渺小、孤独、荒凉、悲伤和不可抗拒的命运。这种感觉就像随时被背景包围、吞噬一样,让观者有一种优越感。心理上的优势就像看着一个无助的孩子或弱小的动物。
因此,在形式主义电影中,当角色处于弱势地位时,就会使用这个角度。另外,棒球比赛转播也经常使用这个角度来拍摄。这是因为较小的主体会给人一种放慢速度的错觉。仰角会让物体看起来更大,但相对俯角会变小,所以拍摄时会修饰脸部。有些演员的脸在照片中显得太大了。有时他们为了画面的美观,会刻意以俯角拍摄。拍照时,不妨尽量远离被摄体,站在高处或椅子上,从上到下拍摄,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电影《美国队长:复仇者先锋》在主角变身前使用了相当多的低角度镜头。即使在特写镜头中,演员的头顶上方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一般在拍摄电影中的演员时,其实都会避免留下太多的头部空间,因为这样会让人看起来很小。不过由于剧情的需要,这样的拍摄就变得相当合理了。
主角变身后,从升高的角度拍摄,画面变得全尺寸,没有留下太多的头部空间。除了高大上之外,还能给人一种重量感。
低角度拍摄人物或风景时,如果遮挡的风景越多,被摄体就会变小,表现出人物的孤独和无力。
倾斜镜头出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和 1940 年代的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中。这种手法颇具戏剧性,因为它让画面中的所有物体都倾斜起来,充满了不安、冲突、紧张和灾难,仿佛随时都会倒下。
常用来暗示即将发生的危机,或表现醉汉被殴打或昏迷不醒的主观画面。倾斜构图可以使画面生动,但要注意不要使画面完全失去平衡感。最好有突出、醒目的元素,以加强重心,稳定画面。这取决于个人的应用技术。
倒置镜头比例的使用其实在电影中并不常见,因为它脱离了普通人的视觉体验,但如果使用得当,效果可以是令人惊讶的。这比倾斜镜头的效果更令人不安和可怕,仿佛世界几乎完全颠倒了。
最近的电影《集市》里就有一个完美的例子,片中非理性的人们疯狂地破坏图书馆。从倾斜拍摄到画面完全颠倒,整部影片充满了警告和苍凉。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尝试一下。只要把你拍的照片旋转180度,相信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照片。
通过上面的镜头角度解读,相信很多人可能想说自己已经了解这种事情很久了……但因为画面过于普通日常,所以很少有人会再去分析、分析和分析再次。实验。例如,有多少人尝试过反转构图?也许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款新相机。
早期的老电影,或许只需要500个镜头就能讲好一个故事,但现在可以用2到3000个镜头,力度可以说是画面几乎每两三秒就变换一次。回顾老电影,节奏慢如预告片,而现代电影节奏快如跑车。这是剧变的因素之一。
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太习惯了许多流动的视觉元素,不吸引人的图片很快就会让人分心。你不妨尝试放慢脚步,留意周围的一切,你会发现自己其实一直在分心。各种主题围绕~
电影镜头语言术语大集合
1. 影视场景差异
风景,根据景物距离和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镜头:极远的风景镜头,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镜头: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据很小位置的远景镜头。根据景物距离的不同,宽视野可分为大视野、远视野、小视野(有的说半视野)三个级别。
全景:包括整个主体和周围环境的图片。通常用于影视作品中介绍环境的镜头,因此被称为最宽的镜头。
全景:捕捉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的影视画面,相当于戏剧或歌舞剧院“舞台框架”内的风景。在全景图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物的动作和环境。
小全景:演员“天上、地上直立”,比全景小很多,但又保持了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镜头”,指捕捉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于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这是表演场景中常见的镜头。
半身像: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部的视图,又称“中近景”。
近景:指从胸部以上拍摄的影视画面,有时用来表现场景的某一部分。
特写:指摄影和相机在非常近的距离捕捉物体。通常以人体肩膀以上的头像作为取景参考,突出人体的某一部位,或相应的物体细节、景物细节等。
特写:又称“细节特写”,是指突出人物的一部分,或者身体或物体的某个细节,如眉毛、眼睛、枪栓、扳机等。
2.摄影及相机动作(拍摄方法)
推:即推拍摄或推镜头。意思是被摄体不动,拍摄机器向前移动进行拍摄。观看范围由大到小变化。分为快推、慢推、硬推。本质上与变焦距离推动拍摄相同。不同之处。
拉动:主体不动,拍摄机器向后做拉动。观看范围由小到大变化。又可分为慢拉、快拉、急拉。
平移:指摄影时,相机保持静止,相机机身依靠三脚架上的底盘进行上下、左右、旋转等移动,使观众环顾四周,观察周围的人或物他们就好像站在同一个地方。
Shift:又称移动拍摄。广义上讲,一切形式的体育摄影都是手机摄影。但通常意义上的移动摄影特指将摄影和相机放置在车辆上,沿水平面移动的同时拍摄物体。移动与平移相结合可以形成平移拍摄方法。
跟随:指跟踪拍摄。跟拍是一种,还有跟拍、跟拍、跟拍、跟拍、跟拍等,它结合了跟拍拍摄和拉、平移等20多种拍摄方式、平移、上、下等,并同时执行。总之,跟随拍摄的手法灵活多样,使观众的目光牢牢地集中在被跟随的人体和物体上。
崛起:摄影、摄像的崛起。
降序:降序摄影和摄像。
俯视:俯视镜头,常用于宏观地展示环境或场合的整体面貌。
杨:从上面拍摄,往往意味着高大、庄严。
摇摆:摇摆镜头又称平移镜头,是指从一个主体摇摆到另一个主体,表现出急剧的变化。当用作场景改变的手段时,不会显露出任何编辑的痕迹。
暂停:暂停拍摄,有时包括空中拍摄。它具有广泛的表现力。
空:又称空镜头、场景镜头,指剧中没有人物(无论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场景镜头。
Cut:转换镜头的总称。任何镜头的剪辑都是“剪辑”。
综合: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将推、拉、摇、移动、跟随、上升、下降、俯仰、倾斜、旋转、投掷、悬挂、空中等多种拍摄方式集合到一个镜头中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帧),大约是15米或更短的胶片;电视时长为 30 秒(每秒 25 帧),大约为 750 帧或更少的连续镜头。
长:指长镜头。电影和电视可以定义为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镜头和短镜头的区分,国际上并没有公认的“尺度”,以上标准都是通用的。希区柯克的《绳索》中有长达10分钟、像一本书那么长的长镜头(指铁盒子里的一本副本),也有战争片中短至两帧、描绘阴影的短镜头。火、枪声和大炮。
逆袭:指拍摄两个人之间的场景时,摄像机向相反的方向拍摄。例如,拍摄一男一女坐着说话时,先从一侧拍摄男人,再从另一侧拍摄女人(特写、特写、半身都可以) ,最后交叉编辑形成完整的剪辑。
变焦拍摄:摄影时,相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处的人或物体清晰可见,或特写场景由清晰变为模糊。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拍摄,是表现剧中人物主观视线和视野的镜头。它往往具有视觉心理描述的功能。
3、影视画面处理技术
淡入:也称为淡入。指下一个场景第一个镜头的亮度从零逐渐增加到正常强度,就像舞台的“开幕”一样。
淡出:也称为淡出。指前一场景的最后一个镜头从正常亮度逐渐变暗至零,就像舞台上的“幕布落下”一样。
融化:又称“融化”,是指前一张图片刚刚消失,第二张图片同时出现。两人处于“融化”状态,完成了画面内容的替换。其用途:用于时间转换;表达梦想、想象和记忆;呈现出变幻莫测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过渡自然,叙述流畅流畅。转变过程通常需要大约三秒钟。
叠加:又称“套印”,是指前后图像不消失,而是部分“保留”在屏幕或屏幕上。它通过划分画面来展现人物之间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
绘图:又称“画进画出”。它不同于混合、重叠,而是一种用线条或几何图形改变画面内容的技法,如圆形、菱形、帘子、三角形、多边形等形状或方法。例如,“圈”法也称为“圈进圈出”; “幕布”也称为“幕进幕出”,就像卷起的幕布来改变镜头的内容。
进框:指人物进入拍摄机的取景框,可以通过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来完成。
出框:指原本在镜头中的人物,从上、下、左、右离开拍摄框。
定格: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电影胶片的某一帧或电视画面的某一帧添加到多张具有相同帧或帧的影片或图片中,以达到使图像保持静止状态的目的。通常,电影或电视屏幕的每个片段都以定格帧开始,从静止变为静止,并以定格帧结束,从运动变为静止。
倒立图片:以屏幕或屏幕水平中心线为轴,翻转180°后,使原图片由倒立变为正立,或由正立变为倒立。
翻转图片:以屏幕或屏幕的垂直中心线为轴,翻转180°后图片消失,进入下一个镜头。一般表现新与旧、贫与富、喜与悲、现在与过去的强烈对比。
起始帧:指摄影或相机拍摄的第一帧。
落帧:指拍摄或相机停止前的最后一帧。
闪回:电影和电视中用来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技术。即在某个场景中突然插入一段很短的场景,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情绪起伏。该技术极其简单、明亮。 “闪回”的内容一般是过去发生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如果用来表达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象和预感,则称为“向前闪”,它与“闪回”一起统称为“闪念”。
蒙太奇:法文蒙太奇的音译,本意是组装、剪辑。它是指在不同地点、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拍摄的一系列镜头的排列和组合。它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事方式和表现方式。一。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和“表达蒙太奇”。前者主要以表现事件为目的,一般的平行剪辑和交叉剪辑(又称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属于这一类。 “表情蒙太奇”是为了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情感感染力,通过“不相关”镜头的连接或内容的相互比较,产生原本不存在的新内涵。
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执行此项工作的专职人员。电影或电视剧拍摄完成后,根据情节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对每个镜头的画面和配乐进行选择、组织和剪辑,然后按照蒙太奇的原则和最有艺术效果的方式进行组装。序列形成电影。内容完整、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剪辑是对影视音视频素材的分解和重组,也是拍摄过程中的再创作。
4.其他名词
前景:镜头中靠近主体边缘或主体前方的人或物体。在镜头中,它用来衬托主体,或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美化画面。
背景:镜头中靠近拍摄对象后面或后面的人或物体。背景有时在镜头中作为场景的主体或伴奏,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中景:画面中间的部分。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景与中景之间。
前景、中景、背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有层次感和深度。一些图片的层次划分得更详细。比如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很多画面构图都可以达到七八级。
内景:又称“工作室内景”。指在演播室内设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或室外场景)。
外部场景:演播室外部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真实场景,以及演播室外部搭建的室内场景。优点是真实、自然、有生活气息。
画外音:是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使用,即声音不是画面中的人或物直接发出的,而是声音来自画面之外。旁白、独白和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画外音的运用也是画外音的一种重要形式。画外音将声音从依附于图像、图像的附属地位中解放出来,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整合功能。
音画对位:影视作品声音与画面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况,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
(1)声画对比。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在尺度和节奏上有对比。
(2)声音与图像的对立。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来源:EDIUS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sbwc.com/html/tiyuwenda/6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