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学科和主要课程 (一)主要学科:体育学、医学技术、临床医学。 (2)主要课程包括临床医学概述、康复评估、运动康复技术、运动损伤学、肌肉骨骼康复、慢性病运动康复、神经损伤康复、物理治疗、贴扎、中医养生康复技术等。 4.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创新实践、社会实践等。 5.主要专业实验包括身体功能评估、运动损伤检查方法、运动处方、关节松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康复训练、理疗、贴扎、运动按摩等。 六、学制、学分及授予学位 (1) 学制四年 (2) 150 学分 (3)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教育学学士七、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类型、学时及学分分配、开始时间、课外实践安排见表1。 八、课外实践具体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 本专业学生应在校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审查修改合格者,可获得4学分。论文评审不合格者,不予学分。毕业后1年内允许修改论文。论文修改通过者,可获4学分。详见《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二)专业实习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须完成专业实习,共17学分。专业实习由两部分组成:运动康复实习1学分和运动康复专业实习16学分。只有通过实习考核的人才可以获得专业实习学分。
学生未参加实习(含中途离开)或实习失败的,不能获得专业实习学分。详情请参阅《北京体育大学本科专业实习管理办法》。 (三)创新实践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须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共1学分。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科学研究训练、学术活动、竞赛组织、科技发明等。 (四)社会实践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共1项信用。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研究、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也包括以管理形式体现的优秀和绩效评价。上述内容具体请参见《运动康复专业学生课外实践活动须知》。九、说明 (一)课程安排:必修课安排在第一至第二学年完成,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年完成,公共选修课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年完成。第一至第四学年。其中,公共必修课《形势与政策》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年,共八个学期,包括《时事与政治》、《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学生必须参加两门课程,通过部分内容后才能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二)奖励学分 1、运动等级奖励:学生在校期间达到二级及以上可获得奖励学分,其中二级2学分,一级4学分,运动员级6学分。同一单项赛事或类似赛事将根据通过的最高运动级别获得一个奖励积分。 2、科研奖励:学生在校期间以北京体育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国家一级学会或学术机构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报告每件获1学分。二级社会。每发表在该杂志上的论文将获得2个学分。
3、外语及计算机奖励在校期间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六级成绩425分及以上者,获1学分;参加全国计算机水平考试并达到三级以上标准的学生,获1学分。 4、专业技能奖: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级及以上证书,授予1学分。 5、其他情况,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做出其他突出贡献、有社会影响的,可向院系提出申请,报教务处批准,奖励1学分。学生可获得的奖励学分总数不得超过4个学分。获得加分学分后,学生可按顺序免修同等学分的公共选修课。 (三)体质健康标准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方可毕业。作者:焦伟、钱静华、黄鹏、孙凯玲 专业负责人:**李运动康复专业课外实践活动说明 1、毕业论文 本专业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实证研究论文。在学校。 ,或对个体损伤运动康复的实施进行系统跟踪研究,共4学分。具体实施办法参见《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其他补充规定如下。 (一)师生互选及论文提案阶段,学生须在第六学期前八周完成院系组织的导师遴选程序。经过师生互选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领域、查阅文献、选择选题并完成提案报告。第六学期结束前,教研室组织项目组对学生毕业论文项目进行评审。项目评审组原则上不少于3人。
题目审核完成后,审核小组将对学生的题目提出修改建议,必要时可能会要求学生重新撰写题目。学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提案报告,由导师签字确认,并发出论文作业函。 (二)论文流程、期中考试和论文完成阶段 论文提出后,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第七学期结束前,要求学生按要求填写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并进行自查,重点检查实验条件和论文完成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接受检查。系、校随老师组织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后,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改变。第八学期第四周前,学生应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提交给导师,并根据导师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 (三)论文答辩和修改阶段 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毕业当年的4月份。论文答辩小组成员原则上不少于3人。答辩过程包括8分钟的学生报告和3-5分钟的现场答辩。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将对学生的论文完成质量和答辩情况进行书面评价,给出100分并签字备案。学生应与导师讨论评审组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应向导师提交修改后的论文及论文修改说明。毕业论文文件经导师确认后,方可提交教研室。通过答辩的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修改论文,并提交二次答辩申请。
答辩组将根据论文修改情况决定是否组织第二次答辩。第二次答辩不通过或未达到第二次答辩要求的,视为论文不及格。 (四)论文归档阶段论文答辩和修改工作完成后,学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将完整装订版和电子版毕业论文资料报送教研室,教研室应将它们转发给该部门。完整的毕业论文文件包括论文正文、提案报告、任务说明、中期检查表和论文评分表。 2.专业实习 学生的专业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业实践实习,第二阶段为专业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春季学期。运动康复系统1安排学生在校内理疗馆、康复馆、运动队、校医院、竞技体校医务室、校代表队等进行实习。目的是熟悉体育赛事,了解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体能训练、现场急救、康复训练等日常工作。实习结束后2周内,学生须提交实习报告、出勤情况以及实习单位的评价。辅导员会结合学生的表现和实习单位的成绩给出最终评分。如果分数通过,学生将获得 1 学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春季学期至第四学年秋季学期。累计实习时间不少于40周,授予16学分。毕业实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将运动康复评估和治疗技术综合应用于运动员或临床患者。提供运动康复服务。毕业实习分为AT(运动损伤防护方向)和PT(运动康复治疗方向)两个模块。
AT方向一般安排在各级运动队实习20周,PT方向一般安排在临床医院实习20周。各院系将安排负责各院系实习的导师。学生应当服从实习单位老师的安排。遇到问题要及时联系所在部门的实习导师,并定期向实习导师汇报实习情况。实习结束时,学生应总结实习期间的案件处理情况,写出实习结论,并提交给导师。实习结束后4周内,导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结果、实习单位的出勤情况以及老师对实习表现的评价给出实习结果。如果成绩合格,学生将获得16个学分。 3.创新实践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获得1个创新实践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得该学分。具体规定如下。 1、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生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计0.5学分。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计1.0学分,项目参与者每位计0.5学分。 2、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或学术讲座:累计5次及以上计0.5学分。在校期间,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总学分不得超过0.5学分。 3、获得专利:在校期间,学生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计1.0学分,其余人员计0.5学分。 4.社会实践本专业要求学生获得社会实践1学分。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获得该学分。 1、撰写研究报告: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结束后,学生需要完成一份与专业相关、具有原创性、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报告。学生将研究报告提交给升学指导老师,通过者将获得1.0学分。 2、志愿服务: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志愿教学、支教支教活动,或为大型运动会、体育赛事等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每学期计1.0学分。学生需在每学期结束时提交学期内的志愿者服务情况,详细说明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由辅导员计算学分。 3、参加各类竞赛:在校期间,学生参加北京市或全国组织的各类竞赛,每次获奖者可获得1.0学分。 4、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或校级联赛:学生参加校级田径运动会,每取得第一名至第三名,获得1.0学分;第 4 至第 6 名每次计 0.5 学分。学生参加校级联赛并获得第一至第三名的最高排名。每个学生每次将获得0.5学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ysbwc.com/html/tiyuwenda/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