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选手们在长安街跑步。
“跑过长安街,到达鸟巢尽头”、“跨过苏堤,欣赏西湖朦胧美景”……上周末(11月2日-3日)被称为马拉松“超级周末” ”被多家媒体报道。据初步统计,这两天,全国共举办马拉松等路跑赛事30余场,共有跑步者约40万人次。
在云南,抚仙湖畔美丽的小镇澄江也加入了这个“超级周末”。 11月3日,玉溪抚仙湖半程马拉松赛和昆明玉溪双城马拉松(玉溪站)成功举办。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齐聚抚仙湖畔,享受山水间奔跑的乐趣。
11月3日,玉溪抚仙湖半程马拉松开赛
玉溪抚仙湖半程马拉松也被“跑友”称为“程马”。赛道设计非常“有诚意”,连接了老环湖路、广龙福海湾湿地公园和抚仙湖时光栈道。和其他标志性地点。 “跑者”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大汗淋漓。 21.0975公里的赛道感觉并不长,他们收获也很大。
01
奔向健康生活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半程马拉松’,和同学们一起比赛的感觉非常好。” “去年我在抚仙湖取得了个人最好成绩,今年应该会刷新纪录。” “明年我们提前约个时间,组个队吧。”参加本次“成马”的几位云南大学同学和校友赛后说道。
“跑者”沿着“程马”抚仙湖路段奔跑。
在众多的运动形式中,跑步似乎是最直接、最简单的。首先,它不需要昂贵的投资。一双合适的跑鞋可以让你走出家门,感受脚下的风。其次,长跑中的无聊和单调很快就会被超越自己极限的快乐所驱散。最后,每多走一步,身体和心灵都能得到正向反馈,振奋精神、锤炼意志。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让很多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跑步,尤其是长跑,是保持健康的好方法。通过跑马拉松,很多“跑者”养成了规律的生活习惯。这些积极的变化让“赛马”超越了纯粹健身的层面,成为人们定义自我的一种方式,体现了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02
奔跑,遇见更好的城市
马拉松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对城市综合实力和管理能力的考验。
11月3日,玉溪抚仙湖半程马拉松
马拉松赛事对赛道规划、医疗保障、交通组织、应急响应能力、媒体转播以及餐饮等服务标准都有很高的要求。可见,跑马拉松并不容易,但好处同样明显:可以让城市“出圈”,全面推进“体育与旅游融合”,用赛道连接景区并将其打造成“城市客厅”,充分展示城市形象。
同时,还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一场活动涉及住宿、餐饮、旅游等方方面面。数据显示,去年“澄马号”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为澄江市带来近亿元旅游收入。 “去年我在成马都没有房间,所以第二天早上就从昆明下来参加比赛。今年还不错,我们住的酒店都有志愿者,我们很震惊!” “比赛期间的医疗服务和赛后康复服务也都不错。”已经参加过两次的陈先生表示,因为之前的经历,他曾担心当地活动的承载能力,但今年参加时,他确实能感受到当地的积极变化。
11月3日,玉溪抚仙湖半程马拉松
从“竞赛”到“经济”,从快速高涨的参赛热情,到对城市综合实力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要求和期望,马拉松赛事也是国外参赛者观察城市的一个窗口。
03
奔跑融入《有一种生活叫云南》
盘点一下,今年以来,云南省举办了多场独具特色、魅力十足的马拉松赛事。
其中,屏边大围山越野赛展示了苗族文化和历史传承;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大理马拉松展现了“一江汇聚六国友谊,共享洱海苍山之美”;弥勒女子半程马拉松,让玫瑰从天而降,哥哥追姐姐,一路唱情歌入心。 “成马”奔跑在湖光山色之间,让人怀念小镇里的烟花……广大跑者“随行而行”,也感受到了“有一种生活叫云南”的独特魅力“在运动期间。
沿着美丽的抚仙湖滨步道奔跑。
第三天的“成马”赛道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湖面像一面镜子,倒映着远处的山峦和天空。帆船点缀其间,与蔚蓝的海浪形成鲜明对比。色彩缤纷的花田与碧水蓝天相得益彰。赛道两侧依次表演龙狮、寒武纪“超级马戏”、民族舞蹈、器乐表演等精彩表演,为选手们加油。跑者们沿着湖岸奔跑,感受抚仙湖的迷人风采,体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意境。不少外省“跑者”表示,选择来云南跑马拉松,是想通过跑步深刻体验“有一种生活叫云南”。
选手们在美丽的抚仙湖畔奔跑。
一个人的奔跑,可以遇到无数的风景;一群人的奔跑,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从云南的绿水青山到湖泊峡谷,通过参加马拉松赛事,“跑者”不仅领略了云岭大地的无限风光,也体验到了云南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诗意生活。在“奔跑”中,共享共建“有一种生活叫云南”。
云南日报-云新闻社出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sbwc.com/html/tiyuwenda/7086.html